辽宁援疆:谱写民生改善华美篇章
从辽东半岛到塔尔巴哈台山下,从渤海之滨到天山北麓……对口援疆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两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塔城大地上描绘出一段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华美篇章。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处处工业园区,让塔城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正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实惠。
民生援疆让日子美起来
近年来,辽宁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紧紧抓住民生问题,优先安排安居富民房、图书馆、养老院、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等建设,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真正实现居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技有所长、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环境舒适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笑脸也增多了。
今年,兵团第八师利用1.3亿元援疆资金,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置的165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行。这是继2019年50辆援疆公交车投入使用后,又一个辽宁省对口援建公交项目付诸实施。
车辆投入运营后,将极大提升乘坐舒适度,对于引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走进沙湾县世纪大道,16层高的沙湾县人民医院的病房大楼俨然成为世纪大道上的地标性建筑。
沙湾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沈涛说,辽宁省鞍山市投入3860万元新建的病房楼为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了沙湾县百姓的就医环境。特别是2011年以来,先后有50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使医院在医疗条件、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进步。
屹立在沙湾县金沟河东岸的沙湾县融媒体中心大厦雄伟壮观。
沙湾县融媒体中心大厦总投资6277.35万元,其中争取辽宁援疆资金1515万元,是一座集广播电视采集、制作、播出、发射及卫星接收、演播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播控大楼。
“融媒体中心大厦的建设,使沙湾县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能力、节目质量、播出总量和播出质量上实现新的跨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信息服务需求。”沙湾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冯梅说。
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发展后劲
辽宁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全力支持安居富民工程、游牧民定居点工程、村(社区)服务中心、基层阵地、美丽乡村、饮水安全、道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
走进托里县托里镇铁斯巴汗寄宿制学校,各项施工正火热进行。
这座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的学校,是辽宁援疆“交钥匙”项目。承载着众人希望的“他”,像是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正朝着最终目标加速奔跑。
“这所学校的建成,将成为全县教育发展工作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彻底消除托里镇小学大班额现象,完善全县教育发展总体布局。”托里县教科局党组书记郭卫东说。
兵团第八师134团26连职工徐树生家的自来水终于恢复正常了,看着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徐树生十分开心。他说:“十年了,每天自来水都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一有水就赶快接上,有时候等到凌晨5点也没水!现在好了,感谢辽宁援疆干部,他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134团26连的自来水工程建成于十多年前,由于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管道较长,水压不足,经常无法放出水来。今年4月,辽宁第六批援疆八师干部靳艳春到134团履职,任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他下基层调研,了解情况,熟悉工作,仅一周时间,这个困扰26连多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真不敢想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和对口援疆给我们带来的好福气!”牧民铁勒汗说,以前的土坯房最害怕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水,现在的新房子不仅水电暖齐全,外形更是美观大方,淡蓝色院墙与蓝天呼应,红色的彩钢顶色彩明亮。
2018年,乌苏市古尔图镇52栋安居富民房项目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铁勒汗在内的52户牧民搬进了新家,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此项目既是乌苏市重点精准扶贫工程,也是辽宁援建项目之一。
铁勒汗生活的变化只是辽宁省民生援疆的一个例证。
近年来,辽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援疆资金安排坚持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比例超过80%,达到65亿元,使各族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真切体会到了援疆带来的实惠。先后支持建设了约530万平方米的住房、学校、医院等基层阵地,改善了23万百姓居住和476个村队社区等基层活动阵地条件。
就业援疆鼓起农牧民钱袋子
援疆指挥部始终把就业援疆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吸引企业投资兴业、招收当地农牧民参与援建项目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扩大就业。截至目前,解决就业5000余人。
产业援疆是辽宁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援疆指挥部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千方百计为塔城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出力。
额敏县援疆项目以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卫星”工厂为中心的各乡镇场“卫星”工厂共有16个。这些“卫星”工厂从事订单加工各种花毡、家居用品、演出服等,也结合各乡镇场的实际,自产自销各种生活日用品。
“卫星”工厂的产业模式,既不影响农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又可以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目前已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月工资1500元左右。
乌苏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园是辽宁营口市对口援建重点项目,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3亿元,其中援疆资金投入1.48亿元。目前在园企业有34家,产业门类涵盖机械制造、纺织、口罩、塑料制品、建材、豆制品、果饮等门类。
2019年创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上缴税金892万元,实现利润1780万元,吸纳就业1273人。
辽宁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受援地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支持建设的“一地两师”7个产业园区成为承接项目的重要载体。援建的巴克图口岸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往中亚、欧洲各国对外贸易和文化联系的重要通道和窗口;边民互市丝路文化商城带动500余人就业、2500多名边民参与互市交易。
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接一批的援疆干部人才在天山北麓、在塔额盆地,用心援疆、真情援疆、精准援疆,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塔城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