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长者版>县市动态>详细内容

实干争先 向“新”而行 | 从“小透明”到“潜力股” 看塔城如何向天借能

2025-03-18 11:05:48 塔城零距离 点击:[97] 字体:

实干争先 向“新”而行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

为聚焦地区“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中奔涌的创新力量,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实干争先 向“新”而行》专栏。在这里,您将看到重大项目推进的塔城速度,产业升级突破的奋进足迹,民生实事落地的暖心图景。

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全区上下紧抓“四大机遇”、加快“五区建设”,实施“十大工程”,构筑“5+2”现代化产业体系,捕捉口岸经济带建设的开放脉动,定格科技创新迸发的智慧火花,探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密码……

实干是最响亮的宣言,争先是最昂扬的姿态。让我们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共同书写塔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曾几何时,在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塔城地区远远落后于先发地区,几乎被人遗忘。  

如今的塔城地区,广袤戈壁上,巨型风机擎天而立,叶片随风飞转;开阔原野中,大片光伏板闪耀蓝光,汇聚日光能量。

在托里县老风口风区,巨型风机擎天而立。托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塔城地区已今非昔比:规划风电场20个、光伏发电场28个,2024年底新能源开发规模1618万千瓦,同比增长91.03%,是“十三五”时期的14倍。在建规模1256万千瓦,2025年计划并网超65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将突破千万千瓦。  

短短数年,塔城地区如何实现从“小透明”到“潜力股”的华丽转身?

天赐宝藏 蒙尘待启

3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托里县的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老风口风电一场(以下简称“中广核老风口风电一场”),一下车就被狂风狠狠“搡”了一把,头发瞬间根根直立,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今天风不大。”中广核老风口风电一场场长刘学涛见到被风吹得略显狼狈的记者笑着说。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城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拥有老风口—玛依塔斯、禾角克—铁列克提两大新疆著名的风区。核心区域90米高度年均风速8米/秒以上,两个风区除5月至8月属小风季,其余8个月都是大风季,尤其冬、春两季为最优。  

“在我们风电人眼里,这里刮的不是风,而是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刘学涛说,老风口常年刮风,风区内平均风速6.5至9.35米/秒,年可利用小时数2750至3150小时,这样的资源条件在全疆都是数一数二的。  

 除了风能,塔城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同样禀赋优异。全地区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稳定在4900至5800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小时数2800至3100小时 ,充足的光照让这里成为光伏发电的理想区域。 

然而,这些天赐宝藏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塔城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刘冲说:“在2020年以前,塔城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总共才86万千瓦,其中风电60万千瓦、光伏26万千瓦,资源优势和开发程度极不匹配。”  

 曾经,老风口的狂风只是肆意呼啸,阳光徒然挥洒在大地上,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家住托里县的老牧民沙尔克提·哈依尔什感慨地说:“以前只觉得风大得烦人,太阳晒得难受,哪能想到这些以后会这么值钱。” 

 由于开发滞后,大量风光资源白白浪费,导致塔城地区在新能源发展赛道上长期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乘势而上 产业腾飞

曾经的落后,并不能定义塔城的未来。相反,这份后发的压力能转化为强大动力。  

近年来,塔城地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机遇,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开启了经济发展新篇章。  

为了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塔城地区积极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制定并印发《推进塔城地区新能源项目加速建设若干措施》,在电网规划建设、并网服务、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林草征占、用地保障、环评审查等环节,大幅压减办结时间,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2024年9月5日,申能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2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启动,从洽谈到落地开工,仅仅用时4个月。这个总投资73亿元的项目落地,标志着塔城地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塔城地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也实现了突破。

刘冲介绍,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先后引进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了风电高端装备“碳中和”智慧园区、风机组装和叶片制造厂、塔筒制造厂、储能制造厂等。目前,已形成年产风机200万千瓦、叶片1200只、风机塔筒400套、3吉瓦储能等产能,一个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2020年以前,全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86万千瓦,到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62万千瓦,总量增长了3倍多。2025年计划并网超650万千瓦,届时,塔城地区总装机规模将突破千万千瓦。”刘冲自信地说。

多元消纳 电通八方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攀升,如何消纳这些清洁电力?  

“两条腿走路。”刘冲面对记者的疑问,给出了答案。

走进额敏县(兵地、辽阳)工业园区内的新疆信达额敏县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总投资约12.4亿元,计划新建200条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自动化生产线。

额敏县(兵地、辽阳)工业园区内的新疆信达额敏县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施工厂房(资料图)。额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项目达产后,年产中高压化成箔6000万平方米,年产值45.24亿元,工业增加值15.87亿元,上缴各种税费3.59亿元,直接解决400人就业,带动2000人就业。”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景武说,最重要的是,该项目年用电量约45亿千瓦时。  

45亿千瓦时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一户普通家庭月用电量200千瓦时计算,相当于187.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如今,高载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塔城地区。 

在托里县绿碳智算产业园,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该园区总规划包括三个区域,正在建设的第一个区域一期工程——200亩算力核心区,目前已入驻20家企业,预计将容纳数智产业算力总规模100000P。这一庞大的算力数字背后,是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为本地提供约500个就业岗位的机会。 

密和(新疆)数字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该园区链主企业,在园区投资25亿元建设通用大模型训练工厂项目。项目负责人岳飞彪说:“托里县处于亚欧地理内心,年平均气温6.1℃,适合智算中心的散热和节能。另外,还有两大风区的新能源资源,为算力可持续提供充足和较低成本的绿电,这让算力投资企业有了投资热情。塔城托里产业优势也比较明显,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垂直应用场景。” 

刘冲介绍,目前,塔城地区正积极推进塔额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新能源送出能力,让塔城的绿色电力能够输送到更远的区域,为更多地方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本地产业消纳和跨区输送相结合,既满足本地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又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其他地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刘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