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 乌苏市石桥乡兵地融合看得见摸得着
初冬时节,瑞雪飘飘。走进乌苏市石桥乡昌德村村民努尔沙提汗·休汗别提家中,提及兵地关系,他立马竖起大拇指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的兵地关系好,一家人一样。前些日子126团的医生又到家门口给我们义诊来了,每年都帮我们种棉花……”
兵团第七师126团、127团都是石桥乡昌德村的近邻,奎屯河河西是昌德村,河东是11连。两地就隔一条路,田地就隔一条河。多年来,不仅两地基层组织互来互往频繁,就是村队的村民和连队的职工也都彼此熟悉。
126团医生到村里义诊。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加孜古丽·米拉木汗摄
2024年7月,正是棉花灌溉高峰期,昌德村万亩高标准农田泵房的密封圈漏水,因村民不熟悉情况,一直找不到漏水的原因。
于是,村党支部书记刘斌给127团11连连长乔卫星打了一个电话。乔卫星就带着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很快就找到了症结,并更新了密封圈,泵房又正常工作了。之后,又进行了回访,了解泵房运行情况。
“团场医生来村里义诊是常态,每年都来几回,文艺活动也一样。同时,连队领导在村里还开展了结对帮扶。说心里话,我们两家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就是一家人的样子。”刘斌说。
今年7月10日,正是饲草料青黄不接的时节,127团11连党支部书记务圣杰一行到昌德村为4户结对帮扶的困难村民送来了50捆饲草料,暂缓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并走进村民土拉宏·尼孜阿洪的牛圈,了解牛近期饮食和生长情况,讲解了牛的疾病防控知识和饲养管理等技术。
送饲草料。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刘秀红摄
务圣杰是胡杨河市泽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养殖方面的土专家。村民土拉宏说:“务书记是我的兵团兄弟,养牛他懂得多,帮助我也多。”
昌德村是个农业村,棉花是主导产业。从 2018 年开始,11连每年选派农业技术员到村里指导棉花种植技术,开展不同形式现场观摩、示范培训和技术交流,改变了村里以往种植品种杂、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灌溉技术落后的问题。
现如今,在11连帮助下,村里棉花平均单产籽棉从35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灌溉成本由每亩250元下降到160元,农用机械费每亩降低25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2019年4月,兵团第七师127团的机关干部及全团16个连队共200余名干部职工,在昌德村参加了兵地共建“友谊林”植树,栽种榆树4000多棵,总长2公里,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成为保护该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绿色卫士”。
兵地共建“友谊林”。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高升摄
在昌德村村委会和11连连部都建有“兵地共建”展览馆,讲述着“一首融情歌、一支融情舞,一顿融情饭、一次助农行”的难忘时刻,传承着兵地交流互鉴团结互助融合发展的时代主题。
今年,兵地融合更是有大动作。2024年 6月,兵地共建柳西干渠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其中兵团第七师投资1.1亿元,乌苏市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渠道33.46公里,平均宽度20米,经石桥乡辖区渠道为24.8公里,修桥2座、闸门4个。
兵地共建柳西干渠混凝土浇筑。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高升摄
目前,70%的渠道已修建完成,拉运土方28万余方,正在进行浇混和修桥的施工。预计,2025年11月完工。
石桥乡人大主席吴振说:“柳西干渠项目是兵地共建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届时,可满足兵地22万亩耕地的用水需求。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守正创新扎实做好兵地交流互鉴团结互助的工作,用真心真情谱写兵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