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塔城市水磨村:科技持续赋能 村民持续增收
10月23日,在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的玉米地头,收割机轰鸣穿梭,金黄的玉米棒瞬间变成颗粒,源源不断地注入运输车宽大的车厢。
村民陈浩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印证了“又是一个丰收年”的现实。
他说:“去年,‘智慧农业’帮我们省钱增收。今年的好收成,得益于村里的‘水肥一体化’。玉米亩产稳稳提高了150公斤,要多挣200多元。”
从“智慧农业”到“水肥一体化”,水磨村持续的科技赋能,让村民们实现了持续增收,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靠山”。
水肥一体化基地。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高升摄
水磨村是一个农业村,全村203户村民,人均耕地16亩。
2019年开始,村民的土地都交给塔城市绿和综合专业合作社集中托管,每亩每年只缴纳55元托管费,地里的收入都是村民自己的。
2022年,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和中化现代农村(新疆)有限公司塔城技术服务中心合作,在水磨村实施了600亩玉米的“智慧农业”试验田并获得成功。
据了解,今年4月7日合作社又和中化现代农业(新疆)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投入资金300万元,对“智慧农业”设施进行升级,实施了“水肥一体化”建设。
“水肥一体化”用的固态肥料。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苏珊琳摄
新建1800平方米厂棚,硬化肥料堆场1000平方米,购进专用高压罐3个,配备运输车2辆。5月底完工,6月初投入使用,1万亩玉米地受益。
中化现代农业(新疆)有限公司技术员赵百强介绍,“水肥一体化”就是按比例把氮磷钾(复合肥)和水掺入高压罐,充分溶解4小时后就成了水肥,由罐车拉到田间地头,注入小的高压罐。然后,在地头的智能设备按照地亩数设置好数据,通过自动电阀和小流量毛管,精准滴到地里,节省水也节省肥,每亩玉米综合成本降低20%、近100元。
村委会主任马松河说:“实施‘水肥一体化’的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1.45吨,用固态肥料是1.3吨。按当前市场价每公斤1.38元计算,每亩实现增收207元。”
村民马建山在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他既是“智慧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玉米收割。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高升摄
去年,合作社的“智慧农业”覆盖了1万亩玉米地,他家的100多亩就在其中,每亩节水30元,机耕费比市场价低5元,每亩增收近400元。
马建山说:“过去我一个人管600亩土地都费劲,实施‘智慧农业’后管1000亩不吃力,今年更是管了2000亩地。”
据了解,今年合作社的“水肥一体化”覆盖1万亩玉米地,本村及周边村队近300多户村民从中受益。明年计划扩建“水肥一体化”基地,覆盖面积将达到3万亩。
阿不都拉乡党委书记孙健说:“水磨村‘水肥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可喜成果,在全乡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对各村队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助了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