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委书记、乌苏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永宁:夯实团结根基 凝聚奋进力量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苏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乌苏市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找准结合点,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坚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乌苏市建立党委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成立市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一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支持市人大、政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立法、监督和协商议政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行业协会商会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二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推进实施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项目,建立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审核、评估、清理机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乌苏有规可循、常态长效。三是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落实到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各环节,持续优化和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及长远规划,培养选拔使用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干事成事的少数民族干部。同时,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实干实绩为荣,视钻营躺平为耻,摈弃守旧思维,大胆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补齐素质短板,不断提高依法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本领。
坚持以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但也不能简单就发展谈发展,坚持从政治上看发展、抓发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发展与民生、发展与人心的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打造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发展共同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五大战略定位,构建具有乌苏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项目,逐步打造成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稳步推进各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助推乌苏工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同周边县市,特别是营口援疆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乌苏分区)建设,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围绕棉花和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和农机装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快推进更多就业补助政策“直补快办”,提高政策惠及面,稳住市场主体,扩大就业岗位。三是把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放在首位,全力抓好民生实事,提升医疗、教育、就业和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就业质量,注重防范化解就业领域风险矛盾,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动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乌苏市始终深入挖掘本地各族群众交往交融历史,讲好乌苏故事。一是着眼基层文艺组织、文艺群体和文艺人才,让驿站、啤酒、“老西湖”等优秀本土文化根植中华文化沃土,突出体现“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新疆乌苏啤酒节”为契机,以“农民丰收节”、武侠小镇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为载体抓好文化宣传工作,形成“一乡一精品、一村一特色”的文化品牌,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大餐。二是发挥好“草根宣讲员”作用,组织各类宣讲队深入村队、社区基层一线,讲好乌苏杨开弟、马俊卿等志士捐献大量物资支持抗日爱国爱乡故事和“馕坑里的故事”“爱心妈妈故事”“摇床里的故事”等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是从构建互嵌环境,从衣、食、住、行等日常小事入手,努力推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与兵团第七师签订兵地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协议书,相互选派交流干部,每年举办兵地融情交流活动,形成“社会维稳共担、民族团结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乌苏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使各族群众明辨是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乌苏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一是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胡杨精神、兵地融合发展精神的宣传推广,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依托现有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场所,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乌苏故事。二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深入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进公共文博阵地、基层文化阵地、校园、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鲜活地融入、各族群众工作学习、衣食住行、社会交往等方面,在全社会铺成中华文化底色。三是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交融,保护传承沙力搏尔搏克、鹿棋、阿肯阿依特斯、新疆曲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加大舞台剧、歌曲、文学、影视剧等文艺精品创作,培育现代文明新风,充实乌苏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四是把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稳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切实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开创新时代乌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