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致富能人带动乡亲共致富
创建加工厂、成立合作社、种植特色农作物、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中,额敏县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榜样、帮扶作用,大力支持、鼓励他们力所能及地指导、帮助、扶持生活困难群众掌握技术、提高收入,共同谱写了“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的致富新篇章。
张建:戈壁种出“软黄金”
地处风口地带的喇嘛昭乡周边大部分是戈壁,2019年,通过引进兵团第九师170团种植沙棘的新疆西部沙棘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戈壁种植1.2万亩沙棘。去年,该乡又建设沙棘茶叶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溯源天山”牌商标,目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显现。
“沙棘被誉为‘软黄金’、血管的‘清道夫’、植物群中公认的‘VC之王’,今年用170团种植的千亩沙棘叶加工的沙棘茶叶投向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疆西部沙棘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建介绍说。未来三年,在喇嘛昭乡闲置的戈壁滩上打造10万亩沙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和乌鲁木齐贺程月怡、新疆吉盛元沙棘生物科技等四家公司联合,共同研发沙棘干粉、沙棘精油、沙棘酒、沙棘护肤品等系列产品,让沙棘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摘沙棘叶一天就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喇嘛昭乡哈拉苏村村民任让说,从7月到12月都是采摘季,摘到12月份,可收入5万多元。
田莉:林下书写新“菇”事
郊区乡萨斯克阔普尔村80后的田莉,2016年辞去工作去创业,承包320亩土地打造苗木种植、果蔬采摘、特色养殖、农耕体验和餐饮于一体的五公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园,并注册“丁田五公里”商标,在林下种植20亩大球盖菇,当年产生经济效益52万元,弥补了辖区在菌类市场的空白。
林下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2019年,田莉成立了额敏县金硕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00万元,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林下种植120亩羊肚菌、赤松茸、杨树菇等6个新品种,带动本村20户社员人均收入5万余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
郊区乡党委书记陈晓辉介绍说,在发展壮大产业的同时,合作社也肩负起服务群众的使命,先后出资8万元为村里修路、植树、资助困难家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田莉高票选为村支委委员。
田莉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额敏人,今后,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刘开军:贫瘠地种出黑小麦
今年34岁的刘开军是上户镇库尔布拉克三村村民,2019年借助党的惠民政策,成立额敏县瑞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贫瘠土地2.5万亩,采用无膜、有机肥种植模式,一期种植1万亩“新春36号”黑小麦,亩产利润较常规小麦增收680余元。短短几年,刘开军就带动15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7500余元。
库尔布拉克二村哈萨克族村民阿拜·库沙引就是其中的之一。他把自家40亩土地每亩300元(保底金)入股公司后,年底再按60%二次分红,另外他到公司打工,每天有300元工资,实现了三份收入。
刘开军介绍,黑小麦富含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是普通小麦的三倍。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020年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吨黑小麦面粉生产线,生产的“上户”牌黑小麦面粉(一盒2袋,每袋1公斤)远销上海、陕西等地,卖到200元,供不应求。未来三年,公司将与自治区农科院农作所加深合作,建设一条食品加工生产线,开发黑小麦挂面、黑小麦面包、速溶黑小麦片等系列食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额敏县目前有这样的“技术员、领头雁、市场红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农村实用人才13473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22元增长至2020年的174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