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扮靓“湿地公园”促进旅游发展
2018年,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喀拉开门村的一块湿地,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去年以来,该村在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整治环境、植树造林、打造景点,不断擦亮“湿地公园”的“金字招牌”,拓宽村民增收路,开启旅游新局面。
乡村环境美起来
喀拉开门村是个农业村,现有村民193户,其中脱贫户65户。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学党史见行动”为契机,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动村民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目前,已累计投入35万元,拆除危房1间、乱搭乱建草棚3个、残垣断壁300米,清理卫生死角27处,清运生产生活垃圾48吨。村内巷道硬化率100%,裸露地面绿化80%以上。
同时,投入资金35万元,新打绿化机井2眼,全村8个巷道绿化带铺设滴灌带3200米,植树350棵,种花3.5公里。
老党员王成国感慨地说:“现在,村里真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漂亮。湿地生态恢复得也很好,还能看见天鹅。就算有人用八抬大轿抬我到县城去住,我都不会去。”
农家庭院绿起来
在喀拉开门村,每家每户都有2亩地的庭院,也不缺水,发展庭院经济有优势。
开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出资4000元,购买各种菜苗8000棵、黑加仑树苗1200棵、苹果树苗580棵,鹅苗2100羽,分别免费发放给村民。
现如今,家家户户的庭院里,西红柿、辣椒、豇豆挂满枝头,大葱、韭菜、香菜绿得发亮,黑加仑和苹果树都已成活,纤细的枝叶随风摇曳……
正在采摘辣椒的村民古丽沙依·库曼哈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说,没想到她也能学会种菜,自家吃不完,城里的亲戚在视频上看到了,开着车来摘。
村党支部书记彭长峰说:“鼓励和引导哈萨克族村民种菜,对他们来说,也是思想上的一种变化。思想一旦转变了,乡村振兴就有了内生动力。”
湿地公园靓起来
喀拉开门村的湿地面积有3199亩。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的不断恢复,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数百只白鹭、天鹅、绿头鸭会来这里栖息,吸引诸多游客前来观赏。
2020年,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着手打造“湿地公园”,陆续建成了6000多米的铁艺围栏、3000米的木栈道、52米长的“爱情长廊”,还建了1个观景台、3个凉亭,新修了“国家湿地公园”的拱门等。
特别是今年,村里和周边4个村队共同出资120万元,新建了金字塔式的张拉膜小夜市,6月正式开张营业。
目前,本村和周边4个村队的64户村民,通过抓阄在此免费经营,主要是餐饮和农副特产品摊位,每个摊位每天只需缴纳20元的卫生费。
37岁的村民加萨尔·海拉提,之前给别人开大车跑运输。现在,他在小夜市有4个摊位13张餐桌,投入资金8000元,雇了两个人,主要经营烧烤,还有一个卡拉OK厅。开业至今,纯收入1.3万元。
加萨尔说:“现在,村里变得这么漂亮,住着舒服,看着也开心。工作队和村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创业条件,再不回来挣钱就没机会了。”
据了解,今年喀拉开门村还将争取项目资金40万元,对湿地公园外围进行绿化,计划植树1000米,新建“文化走廊”和“小拦水坝”。
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袁法和说:“喀拉开门村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也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带领百姓端稳旅游碗、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