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土地化零为整 农民多元增收
5月,在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满眼望去都是平整的棉田,棉苗整齐旺盛。这块1000多亩的土地是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双泉合作社)整合的地块之一。
双泉合作社是该村最早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年时间,合作社社员从最初67户增加到现在的887户,土地从过去的28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48600余亩。合作社通过土地整合,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富余劳动力走出农田,抓住了更多增收致富的机会。
土地整合 规模种植
说到土地整合,还要从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起。
2012年春天,烧坊庄子村开始土地整合。“把农民零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一起种,这样既能减少人工成本,还能提高产量。”何洪涛说。
如何让农民放心地把土地流转给他?何洪涛说:“我当时推广棉花‘干播湿出’种植技术,村民看见播下去的种子与他们以往的种子不一样,用各种方法消极对待新技术。”一直等到出苗后,村民看到棉花出苗率从未这么好过,这才相信了何洪涛。
随后,一项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3年1月,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合作社的成立推进了土地整合的速度,全村近700块分散的土地,经过整合,有3000多亩地进入合作社,形成11块整地。
去年,烧坊庄子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村民有了土地产权证,更加放心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何洪涛说。
目前,除了大泉乡,双泉合作社还到金沟河镇和博尔通古牧场等地开展土地整合,合作社土地达到4.8万多亩。
智慧农业 提质增效
“得到了农民的信任,合作社整合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下来,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关键。”何洪涛说。
为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收益,双泉合作社积极与棉种企业合作建设棉花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已与5家棉种企业建立了6个品种、6000亩试验田。
何洪涛说:“通过品种对照,我们最终选出适合这个区域、表现比较优良的产品,作为下一年的主栽品种。用最低的投入、最好的管理,提高棉花品质,实现以质论价,增加老百姓的收益。”
有了好的品种做基础,后续怎么种?何洪涛选择了智慧农业。在农机方面,双泉合作社用上了农机管理平台、农机监控系统、北斗导航、农机大数据平台;在农田水肥方面,合作社选择了跟公司合作,装虫情测报灯、湿度测量器等,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水平。
“你看,我打开手机上安装的水肥自动化系统,轻点几下屏幕,浇水就开始了,不仅节约用水量,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何洪涛在手机上演示着去年安装的一套智能系统。
实现规模化种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种植的棉花从最初平均亩产籽棉300多公斤增加到去年的420公斤。“加上棉花补贴,社员每亩能挣到1200元。”何洪涛自豪地说。
多元发展 收入倍增
如今,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实行土地入股分红。“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村民有130多名,每名管理员分红比自己种地挣得多。”何洪涛说。
今年63岁的村民哈依绕拉·切力扎把家里的20多亩地交给合作社后,就一直在合作社当管理员,最多的一年拿到8万元分红,最少的一年也有3万多元。哈依绕拉说:“地交给合作社我放心,不仅有分红,当管理员还有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村民徐立海和柳萍夫妇把家里近30亩地交给合作社后,跑起了运输,3年前还花28万元换了一辆新轿车。
“我打零工一年能挣不少钱,还能照顾上家,丈夫专心跑运输,一年能挣7万多元。在我们这里,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的村民有两份收入是常态。”柳萍说。
目前,村里有300余人从事餐饮、运输等行业,探索出了农民多元化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