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孟虹:奋发有为,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科协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任务,更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塔城地区科协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四服务”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有形有感有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
强化政治意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塔城地区科协理论学习制度》等长效机制,以党组会议、党组(扩大)会议、支部“三会一课”等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四史”、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强化深学细悟笃行,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地区党史馆、沙勒克江·依明家庭展馆、塔城市西部红色驿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主题党日、科技为民志愿服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党员“双报到”活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好事,共享发展成果。
二、竭诚服务科技工作者,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技人才保障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化中最先进、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是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充分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组织地区科协三届委员会常委录制献言短视频,在本地主流媒体刊发“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节日联名海报,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邀请党委、政府领导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传达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建立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机制,依托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站点调查广泛收集上报科技工作者建议诉求。树立科技工作者典范,推荐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王雪茹、刘耕等一批科技工作者荣获中科协“典赞·科普中国”、“中国农技协乡土人才”、新疆科普奖、自治区企业“创新达人”等各类荣誉称号。实施“塔城英才”培养计划青年托举人才项目,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聚焦以新能源为突破口促进“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发展需求,潜心基础研究、致力科研攻关、推进成果转化,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为推动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与地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开设“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对在推进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科普服务等方面涌现出的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向全社会讲好爱国爱疆、拼搏奋斗的故事,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积极投身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深耕科学技术传播普及,培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科普宣传是科学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立足科普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特点,以提升青少年、农牧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为根本,积极探索建立“科普+”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科普宣传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发挥科普大篷车“轻骑兵”作用,联合地区疾控中心、农业农村局、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在世界卫生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开展科普大篷车基层行、科普“六进”、科学大讲堂等科技为民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千余场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着眼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青少年科技教育全过程,开展“探索科技·献身强国”、“知识改变命运 科技创造未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研学游等活动。每年举办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节、科普剧大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以亲子形式共读科学,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美丽家乡,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着眼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开展“科技之冬”大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地区科普专家讲师团、老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深入农牧区培训先进适用技术,近三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4930场次,培训农牧民48.2万人次。坚持挖掘、培植少数民族聚居县(市)富民多元产业壮大,立足畜牧及特色农作物资源禀赋,成功申报托里糜子、裕民巴什拜羊等5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依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重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其中托里糜子科技小院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服务对象,开展适宜本土种植的优质糜子品种筛选与配套产品开发等技术研究推广,被评为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建立赵春江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李天来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肉鸭繁育全产业链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合作,赋能地区畜禽产业、设施农业发展。
四、提升科普供给服务能力,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载体
聚焦群众需求,构建县域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乡村科普馆、社区科普体验馆等为一体县、乡、村全覆盖的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增强各族群众科普体验和文化浸润。全地区4个县域科技馆、7个农村中学科技馆、35个乡村科普馆(社区科普体验馆)、41个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争取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全地区7个县(市)的3轮巡展,每年结合场馆特色和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文明实践、科学普及和科技培训等活动千余场次,引导各族群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理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建设新时代科学文化传播网络矩阵为抓手,地、县(市)科协及企业、高校等基层科协组织,自治区及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在抖音、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注册账号30多个,在“好奇塔城”抖音、快手、“塔城地区科协之声”视频号、县(市)科协“好奇”系列抖音平台制作发布涵盖前沿科技、健康生活、应急科普等多个领域的科普作品2522个,开展抖音直播60场次,十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办好“讲科学 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科普塔城汉、哈语广播节目和“科普微课堂”电视栏目,邀请地区医疗卫生、应急管理、农林牧等领域科技工作者走进电视台、电台围绕健康养生、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方面向观(听)众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增强科普资源供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地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