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柴红华:强化文化引领 彰显文润特色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入新时代以来,地区文体广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塔城地委的工作要求,坚持将文化润疆工作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持续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亲如一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多措并举,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始终坚持在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上着力,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强化文化引领力度。一是对彰显塔城深厚历史、多元一体文化、丰富自然资源特色的手风琴馆、油画馆、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等文博场馆进行功能提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载体作用。二是持续提升“油画塔城”旅游文化艺术季品牌效应,先后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750余场,参与人数达47余万人次。三是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符号进旅游景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四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突显主题,组织创作了《北山爱情》《弘扬红船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家园之恋》等一批反映塔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凸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精品25项。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树牢正确的历史观
始终坚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正确的历史观,深入挖掘、活化利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一是活化文物展示利用。坚持做好各类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推进特色博物馆创建工作,对全地区19家“小、精、特、专”特色博物馆进行命名授牌,扎实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全区博物馆年均免费开放接待人数达50万人次以上、每年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180场以上,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二是文物保护不断加强。坚持保护优先原则,配合开展工程项目抢救性发掘工作,发掘古墓葬90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铜器等文物。对地区及各县(市)文物进行鉴定定级,新增二级珍贵文物4件、三级文物34件、一般文物224件。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创建塔城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经国家文旅部非遗司高度评价。注重非遗民间艺术队伍的培育,先后成立了7个少数民族文化协会。以节庆活动为主线,发挥草原盛会、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常年固定举办塔塔尔族撒班节、哈萨克族诺茹孜节、俄罗斯族帕斯卡节等非遗传统节庆活动20余场次,各族群众参与达10余万人次。积极开展传承人培训计划,推动传统技艺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班,参训人数超万人。
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一是精心组织谋划,奠定文旅融合坚实基础。聚焦构建“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目标任务,推进编制《塔城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塔城地区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塔城地区2024年旅游兴疆行动计划》,发布了《2024年度航游塔城优惠及奖励政策》。总投资9.34亿元的9个“十四五”重点文旅项目正在稳步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二是打造文旅精品,增强文旅融合内生动力。以G217、S101、G219三条网红公路为依托,推出环塔自驾游、红色游、研学游、康养游等19条精品线路,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打造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以促进消费为引领,打造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治区级休闲街区各2个;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将地区博物馆、小白杨哨所、东归文化园、也迷里文化园4个景区打造为自治区级研学游基地,沙湾温泉、艾兰盐湖景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示范基地。三是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文旅融合市场热度。持续打造“油画塔城”旅游文化艺术季品牌,围绕“听着歌声游塔城”“寻着非遗游塔城”“跟着赛事游塔城”举办大型文体旅活动330余场次。
四、整合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始终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青少年培养全过程。一是推动文艺进校园,提升文艺素养。全地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选派文艺骨干定期进学校开展传统舞蹈、冬不拉、手风琴、戏曲、书法等培训360余场次,参与学生13余万人次。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与全地区各类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和赛事,在参与中培养文艺兴趣,在实践中提升文艺素养,有力促进了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推动阅读进校园,提升品德修养。地县两级图书馆充分发挥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主力军作用,创建“丁香姐姐讲故事”“书香沙湾读书分享会”“古丽读报”等8个阅读推广品牌,吸引7万余名学生走进图书馆参与各类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陶冶高尚情操,涵养优秀品德。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常态化组织开展“吟诗诵读 品味经典”“亲子阅读”等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300余场次,参与学生达15余万人次。三是推动巡展进校园,厚植爱国情怀。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积极发挥宣传教育职能,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特色研学活动,吸引15万名中小学生入馆参观;定期开展“小小讲解员选拔活动”,先后培养选拔270余名学生讲解员,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四是推动非遗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深化非遗“活态传承”,在学校开展非遗讲座、举办非遗展览、组织非遗体验、开设非遗课程、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将传统民族舞蹈毕力多尔、黑走马、萨吾尔登编排成课间操传承推广,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传统文化交流互鉴。将《江格尔》史诗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发放《江格尔》培训教材、光碟980份,开展教学活动600余场次,培养“江格尔齐”300余名;开展塔塔尔糕点制作、俄罗斯冰淇淋制作、传统剪纸等各类非遗展览体验活动160余场次,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五是推动体育进校园,促进体教融合。组织摔跤、武术、曲棍球等协会定期进校园开展训练活动,培养各项目运动员230余名,在全国、自治区各类赛事中,先后取得39金17银29铜的好成绩。塔城市曲棍球代表队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分别获得U12体校组冠军、U10学校组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促进了体教融合,中华体育精神在各族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