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长者版>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组团式”医疗援疆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2023-12-13 10:47:25 塔城日报 点击:[] 字体:

开展知识讲座、现场手术示教、手把手带教,创建“金字招牌”、填补技术空白……“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共选派八批164人次“组团式”医疗人才不远万里来到塔城,传递“红医”精神,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家门口就医方便省钱

这两天,困扰兵团第九师163团职工王健民多年的腹痛病彻底得到根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做康复治疗。

“我这个腹痛有将近一个月了,做了肠胃镜,发现有息肉,入院后,唐主任给我做了息肉摘除手术,现在肚子也不疼了。”王健民说。

王健民口中的唐主任就是唐寅思,中国医科大学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队员、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我们每个人来都是带着任务或者说科室的工作部署来的,当地的医生对于一般的内镜技术操作已经是比较娴熟了,我这次带来的是一个在国内或者疆内相对比较新的技术,就是内镜+内痔微创治疗。”唐寅思说。

“‘内镜+内痔微创治疗’在辽宁地区开展得比较早,经验和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们科室主要负责这项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通过讲座、手术示教、手把手带教方式,促进当地技术提升。目前,科室的三名当地医生都可以独自完成这个新技术的操作。”唐寅思说。

为满足更多患者就医需求,今年10月起,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专门设立了援疆专家集中门诊日,所有援疆专家固定在每周三同步出诊。

中国医科大学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队员、塔城地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闫泓霏说:“主要是想把我们的技术、知识、肿瘤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塔城地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医生,把我的所学所会带给塔城的患者,让他们能在家门口进行肿瘤治疗。”

8年来,援疆专家接诊门诊量6.8万人次,开展手术14713台次,抢救危重患者5077人次,累计收到患者感谢信53封、锦旗272面。辽宁“组团式”医疗援疆成为有口皆碑的“金字招牌”。

“传帮带”培养医疗人才

在加强医疗技术扶持的同时,援疆医疗队还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2016年至今,八批次164名援疆医疗人才来到塔城,“组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医疗援助,每名援疆医生都会带一名当地的“医生徒弟”,进行悉心指导,把医术永远留下来,变“输血”为“造血”。

8年来,共帮带当地34个专业学员358人次,培养业务骨干68名。同时,中国医科大学还根据援建规划,免费接收受援医院业务骨干共计79人赴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培训进修,受援地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带教学员林洪军说:“通过每日的查房,援疆专家给我们指导诊疗思路、讲解危重病例病情、讨论疑难病例,还有一些危重新生儿的讨论,尤其是对诊疗规范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疾病病理生理的改变,临床工作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在一批批援疆医生帮扶下,塔城地区医院新生儿科与儿科、消化内科与内分泌科、普外科与泌尿外科、妇科与产科分别独立运行;成立肿瘤内科、肿瘤/血管介入科,并将介入手术室纳入放射科统一管理,开展了200余例介入手术,填补了专业空白;完善塔城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设,培育放射、消化内分泌、检验等11个学科,逐步成为塔城地区优势学科。

目前,援疆医疗队共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推广应用前沿医疗技术279项;建设了专业负压结核病实验室、艾滋病毒基因检测实验室、肿瘤诊治中心等,填补地区医疗技术空白250项,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中国医科大学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领队金俊哲说:“塔城地区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目前还没有自治区级别的重点专科,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工作方向就是要建设一个重点专科;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人才培养方向,除了把人才引入塔城地区外,我们还要继续培养当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