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横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及西部山区,东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相连,南以天山山脉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邻,西南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接,东北与阿勒泰地区毗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40.6公里,约占新疆陆地国界线的十分之一。
塔城在清乾隆年间被称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后人各取前后一字简称为塔城,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是“多元一体”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疆土,创造了灿烂文化,推动着历史的文明进步。早在战国、秦汉时期,一部分古代民族先后进入塔城地区境内游牧。唐朝时期,塔城地区境内由北庭都护府辖制,边疆与中央王朝有着牢固的政治联系。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汗的府邸建在今塔城地区额敏县,后朝廷设置“塔儿八合你驿”,以巩固中央对边关的统治。明朝时期,塔城地区故壤隶属准噶尔汗国所辖。清代初、中期,朝廷为加强边防军事力量,控制局势,在塔城实行军府制,设塔尔巴哈台站、塔尔巴哈台军台。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正式任命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后,塔城地区的政治机构遂趋于稳定。中华民国时期,塔城逐步演变形成1个专区下辖塔城、额敏、裕民、乌苏、沙湾、和丰6县的行政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建置仅小有变化,1952年建托里县,1954年改和丰县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8年划出克拉玛依,1984年改塔城县为塔城市,1992年国务院特区办批复成立国家级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1996年乌苏撤县建市,2021年沙湾撤县建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塔城各族人民同全国全疆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塔城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塔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常驻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俄罗斯、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29个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抵御外侮、共建美好家园的历程中孕育形成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优良传统,已连续两届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城市互嵌式小区达到100%,全地区33万个家庭中有1.1万户家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涌现出一批全国、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典型,民族团结成为塔城的“金字招牌”。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历史演进中,塔城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中国辽阔的疆土,共同缔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塔城地区辖区内常住人口110.87万人(含兵团),其中少数民族42.99万人、占总人口的38.8%。辖区内现有塔城市、乌苏市、沙湾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7个县(市);有69个乡镇、8个街道、885个村队(社区);区域内驻有兵团第七师、八师、十师部分团场和第九师整建制共33个团场,是全疆驻兵团师团最多的地区。
塔城地区地势南北高,中东部低,呈马鞍形。西北部是西准噶尔山地,南部为北天山山地,中东部是准噶尔盆地,七条主要山脉横贯全地区境内,西准噶尔山地又被塔额盆地、和布克谷地和托里-铁厂沟谷地分割,形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林密水激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2%;牧草茂密、矿藏富饶的浅山丘陵占总面积的32.9%;光热充沛、物产丰盛的平原占总面积的46.8%;鱼鳞沙丘、雄浑壮观的沙漠占总面积的12.1%。
塔城属于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塔额盆地四个县(市)年均降水量为270-290毫米,乌苏市、沙湾市、和布克赛尔县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境内有额敏河、白杨河、和布克河、奎屯河、玛纳斯河五大水系,大小各级河流共计267条,地表水年径流量53.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13亿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天山北麓乌苏市、沙湾市境内冰川水资源较丰富;北部5个县(市)境内无高山冰川,地表水资源匮乏且水量年内变化较大,河道来水集中在4月至6月。塔额盆地4个县(市)与和布克赛尔县常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地区首府塔城市空气质量常年排名全疆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PM2.5浓度平均值常年为14微克/立方米。
塔城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大、矿种配套齐全,开发前景广阔。截至2022年底已发现矿产10大类73个矿种,已查明资源量矿种38个,其中石油查明资源量24.56亿吨、天然气800亿立方米、煤408.38亿吨(远景储量1054亿吨)、盐4亿吨、膨润土2.3亿吨、钼金属量55.41万吨、铬矿石量247.9万吨、铜金属量125万吨、铍矿石量4.7万吨、金金属量107吨。钼、铬资源量居全疆第一,铜、铍居全疆第二,金居全疆第三,煤居全疆第五。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主要为克拉玛依油田、乌尔禾油田、沙湾南、陆南等一系列油气田。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和什托洛盖、白杨河、乌苏四棵树、沙湾西、沙湾东5个规划矿区内。铬铁矿是塔城地区的优势矿产,储量排序居全国第三位,新疆第一位,集中分布于托里县境内。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托里县包古图矿区呼的合铜矿勘查区、和布克赛尔县阿尔木强铜矿勘查区。金矿主要分布于托里县金矿富集带,和布克赛尔县也有少量分布,托里县黄金产量年均2吨左右,约占全疆产量的1/5。全地区有非金属矿产42种,主要矿种为石盐、钾盐、膨润土、花岗岩、石英砂、蛇纹岩等,其中:石盐、钾盐、膨润土、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赛尔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托里县,以托里红、菊花黄闻名全国。
塔城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拥有新疆著名的两大风区(即:老风口—玛依塔斯、禾角克—铁列克提),风区内平均风速6.5—9.35米/秒,年可利用小时数7500小时,是新疆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塔城地区蕴含资源储量为3000万千瓦,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托里县、额敏县以及和布克赛尔县。塔城地区太阳辐射北部区域高于南部区域,全年日照时间平均在2800-3000小时之间,为喜光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且日照时数分布相对均匀,是全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容量约为300吉瓦,占地面积约778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赛尔县、乌苏市和沙湾市。
塔城地区林地总面积1485.47万亩(不含兵团),森林覆盖率为12.68%,有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沙漠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有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80种,鸟类200种,爬行类、两栖类、鱼类1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9种;有野生植物106个科,565个属,1581种,占自治区植物种数的65.4%。在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巴旦杏林是古中亚第三纪落叶阔叶林的孑遗物种,属稀有珍贵古植物,是地史新生代植物的“活化石”。在乌苏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白梭梭是我国仅存的珍稀荒漠树种之一,生物价值极为珍贵,目前也是准原始状态下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荒漠天然次生灌木林。
塔城地区农牧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057.80万亩(不含兵团),约占全疆耕地总面积的1/10;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9亩,是全疆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地州之一。地区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现有草场8986.34万亩(天然草场7835.59万亩),其中位于塔额盆地的库鲁斯台大草原面积达389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塔城保持着绿色、有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地好、草好、水好,全地区监测河流、湖泊、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是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玉米、小麦、棉花、油料、番茄、辣椒、红花和新疆褐牛、巴什拜羊、新吉细毛羊、也木勒白羊、新疆飞鹅等享誉疆内外。2022年,地区种植小麦112.95万亩、玉米305.06万亩、棉花365.46万亩,粮食产量257.26万吨(其中小麦36.1万吨,玉米220.9万吨),棉花产量46.94万吨(约占全疆8.71%、全国7.85%),主要作物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99%以上。
塔城地区自然景观神奇独特,风景名胜面广点多,得天独厚、各具特色,塔城市有红楼博物馆、塔城手风琴文化展厅、巴克图口岸等景点,裕民县有巴尔鲁克等景区,托里县有老风口生态旅游区、亚欧大陆地理内心等景区,额敏县有野果林、海航草原、也迷里古城遗址等景区,沙湾市有温泉、鹿角湾等景区,乌苏市有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亚洲最大的活泥火山群等景区,和布克赛尔县有江格尔文化园景区、准噶尔古城遗址、松海湾等景区。境内有S101“天山地理画廊”、G217“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G219“千里画廊、边疆风情”三条旅游精品热线,是游客观光旅游的最佳去处之一。202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18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实现60.7亿元。
塔城地区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支点,多年来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巴克图口岸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自1764年出现民间贸易,巴克图作为陆路口岸已有近260年通商历史,是全疆17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之一,距新疆塔城市12公里、距乌鲁木齐市560公里,距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巴克特口岸仅800米,是新疆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陆路口岸,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2013年12月获批国家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2014年10月、2019年4月先后获得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资质、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资质,2018年8月被确定为中哈边民互市转型发展试点口岸,于2019年6月18日正式运营。2020年5月,塔城市被国家列为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第一批试点县市。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21年5月,地委、行署调整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隶属关系,与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体化运作。2023年1月1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试验区步入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发展“快车道”。随着塔城口岸机场、综保区加快申建,巴克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塔城地区必将成为我国与中亚合作、向西开放的又一窗口,从相对封闭的“口袋底”变成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发展前景广阔。
2022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塔城地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地区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疫情、戮力同心保稳定、攻坚克难促发展、持之以恒抓改革、用心用力惠民生、从严从实强党建,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收获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荣誉,美好塔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克服疫情冲击影响,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积极应对疫情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7.47亿元、增长5.2%、增速高出全疆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8亿元、增长19.1%、增速位居全疆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22亿元、增长23.9%、增速位居全疆第二;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增长25.3%、增速位居全疆第二。农牧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提档加速,打瓜、红花、辣椒、番茄等一批集中连片、上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十百千”工程纵深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步伐加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14元、高于全疆平均水平5364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地区13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06亿元、增长14.7%,16家企业完成升规入统,28家“僵尸企业”重焕生机。大力支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全年生产原油341.01万吨、天然气7.68亿立方米。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实施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23个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过亿,塔城(和什托洛盖)—乌苏750千伏输电线项目开工建设,112项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工,G335公路(塔岔口-额敏段)加快推进,塔城市锡伯图水库、托里县柳树沟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资5.8亿元。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设立5个招商联络处,常态化驻点招商,延伸招商触角、畅通信息渠道,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6.31亿元、增长180%、增速位居全疆第五,与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闽商智能电子产业园、巴克图口岸跨境国际公路港、电力装备制造及智能汽车涂装生产线等一批关键性、示范性、标志性重点项目落户塔城,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添后劲。三产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成功举办中国(塔城)房车自驾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一届援疆共建文旅产业高峰论坛、“裕民山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塔城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塔城国际物流园(一期)、额敏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综合物流园等全面完工,全年电商网络交易额达17亿元、零售额达2亿元。
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对外开放水平显著增强。实行“区区合一”管理模式,向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授权赋能20项。新能源创新产业园、跨境国际公路港等33个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完成投资30.1亿元。在全疆率先完成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整进整出”首单测试并实现边民互市复市,中国风电首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三一重能和金风科技等大企业大集团落户试验区,乌苏钵施然4M2D—3A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金109万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内实现翻一番。创新采取“内地组货、本地报关、统一出货”模式,构建“买全国卖全球、买全球卖全国”的贸易格局,跨境电商出口实现零突破,2022年进出口货物总量突破30万吨,创1990年口岸开关以来最高纪录。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国企国资改革不断推进,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成立,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转企改制全面完成。落实援疆到位资金6.9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69个,援疆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兵地合作交流更加紧密,油地合作持续加强,军地军民共建巩固深化。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普惠共享,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22年地区民生支出15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4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全就业;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全民健康体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惠民利民政策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全科医生覆盖率均达100%,“组团式”援疆填补了地区医院多项专业空白,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保计划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和孤儿全部实现集中供(收)养。实施棚户区改造3300套,新建保障性住房4443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个,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取得新进展。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回应了群众关切,补齐了民生短板,各族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