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20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0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极不寻常,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世界经济陷入70多年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压遏制全面升级的多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1+3”重点工作部署,认真执行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通过的计划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运行量稳质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出台并实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八项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有效处置乌鲁木齐、喀什和克州等地局部疫情、吐鲁番零星疫情,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减免退补降延缓展清”的支持力度,全年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各类政策落实中累计受益资金1317.3亿元,有效稳住了就业,保住了市场主体。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97.58亿元,同比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持续抓好巡视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开展挂牌督战,自治区督战到县、地县督战到村、干部分包到户,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加强稳岗就业,坚持以项目带动就业,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实现南疆5.1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以扩岗增加就业,用好2.2万个护路工岗位;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就业,保障未脱贫的4.21万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部就业,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着力补齐短板,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公路、电网、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控专项行动,动态清零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彻底结束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和喝苦咸水的历史,全区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动力电,南疆肺结核高发的态势得到根本扭转,贫困群体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强化产业帮扶,加大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定点扶贫、协作扶贫,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03.3亿元,全区累计销售扶贫产品81.99亿元,通过援疆扶贫、定点扶贫等方式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9.83亿元。严格贫困退出,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用好自治区脱贫攻坚防风险基金。剩余的4.09万户16.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59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消除。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提前抓早谋划项目复工复产,首次建立续建项目库、新建项目库、储备项目库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库,强化项目调度,建立重点项目审批前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抢抓用好政策红利、稳定红利、防疫红利。把重大项目前期储备作为重中之重,着眼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与国内顶级咨询机构联合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坚持“项目跟着国家投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抗疫特别国债和信贷资金,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74亿元,转发下达投资计划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7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67亿元。设立3000亿元促投资稳增长专项贷款“资金池”,常态化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已向能源、交通和水利等7个领域投放中长期贷款2891亿元。全区投资呈现增速快、结构优、效益好、拉动作用大,为新疆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全线贯通,从库尔勒至格尔木运行时间由26小时缩减至12小时左右;阿克苏至喀什铁路完成提速改造,阿富准铁路阿勒泰至富蕴段建成投产,G30小草湖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G216乌鲁木齐市过境段(东二环)一级公路项目建成通车,“进出疆快起来、疆内环起来”迈出坚实步伐。于田机场建成使用,跑出了民航机场建设史的新速度。博州、芨芨湖、阿勒泰、木垒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750千伏骨干电网基本实现疆内全覆盖。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供水,塔城市阿不都拉水库等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5G基站建设5990个。莫莫克水利枢纽工程、吐鲁番机场改扩建项目、和田750千伏变增容扩建工程等90个重点项目实现新开工建设,投资实物工作量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均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实现稳产增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实施农区畜牧业振兴行动,加快发展林果、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禽流感、枝枯病等动植物疫病。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1583.4万吨,同比增长3.7%;棉花产量达到516.1万吨,占全国比重超过87%;猪牛羊禽肉产量157.7万吨,南疆兔、鸽、驴等特色畜禽养殖形成规模。以林果产品为主的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建设,建成使用林果产品仓储加工交易集配中心9个,农产品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进一步拓展,农产品产加销对接体系更加完备。
(五)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能源生产稳中有升,克服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塔里木油田建成3000万吨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批复鄯善县库木塔格等4个矿区总体规划(规划总规模1.3亿吨/年),核准红山西等23处煤矿项目(建设总规模2205万吨/年),核增8个大型煤矿产能6900万吨/年,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市、巴州、昌吉州等7个应急储气设施项目。全年原油产量2917.67万吨、天然气产量370.58亿立方米、煤炭产量2.66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1%、8.3%和9.3%。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建立全区驻疆央企、骨干民企“一对一”联络帮扶机制和重大工业项目调度帮扶机制,帮助企业畅通供应链、产业链,促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一批碳纤维、硅基新材料、半导体封装、石化下游产业等领域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增1,4—丁二醇(BDO)生产能力1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0.5%,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7%。劳动密集型产业抵御了风险冲击,积极应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和美国无理制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销逐步恢复。以馕产业为重点的主食加工业一枝独秀,馕产业经营主体达1.08万家,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增长点。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升级,大力发展“跳蚤市场”“夜间经济”,制定促进旅游业市场恢复发展十条措施,全区所有户外景区免费开放,旅游业加快复苏,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伊宁市丝路之光旅游小镇、和田夜市等16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成为“网红”,直播经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而起,全区接待游客超过1.58亿人次,疆内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27.6%。
(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加快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乌鲁木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式获批,乌鲁木齐被确定为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承载城市,印发实施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方案(2020—2024年),在口岸创新推广“接驳甩挂”“界桥交接”等运输通关新模式。全年新疆中欧班列开行1105列,在海运、空运一度受限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作为陆路运输通道的钢铁驼队,展现出安全高效的强大优势,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深化赋权扩能,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产业能力进一步提升,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6.5%和44.2%,招商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27.3%和138.7%。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挂牌。着力促外贸稳外资,出台自治区关于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方案,制定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出台实施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由4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非接触式”办税比例提高到97%,办理出口退税时限缩短至平均3.5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党政领导帮扶民营企业包联制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清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支持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全区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00.27万户,同比增长6%,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加值增长10.4%,西域旅游、洪通燃气等企业实现A股上市。
(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蓝天、碧水、净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场战役取得明显成效。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重大工程,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抓好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管和全社会节能监察,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落实。全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75.4%,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重要河流优良水质率达到98.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95%,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87.15%,1922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落实保就业政策举措,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周,大力开展“云上招聘”,就业形势稳中有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1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15万人次,较上年增加29万人次;克服疫情冲击、部分行业用人需求下降等不利影响,区属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1万人,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持续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发放临时救助金10.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60万人次,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4亿元。突出立德树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资助保障力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加强医疗费用“一单”结算,落实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患者就医负担得到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区三项社保参保1959.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9.27万人次。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农村安居工程7.5万户、棚户区改造(包括公租房)10.9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9.34万户,实施南疆煤改电(一期)工程28.87万户。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47.97亿元,开工建设援疆项目1500个,援疆资金80%以上投向民生和基层,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援疆等重点任务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脱贫攻坚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加大社会面防控,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三年攻坚,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全区没有发生政府新增违规举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一)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兵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坚持统一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同受益、公共服务开放共享,突出抓好“干线联网、城市提速、铁路联通、机场覆盖”等重大交通工程,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兵团参与煤、油、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了“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兵地共同培育外向型产业,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兵地之间协作联动、融合发展的局面更加巩固。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5.3%,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6.4%,城镇新增就业46.1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逐季下降,四季度为4.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5%和7.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以内。做好了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加试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都要赢”,较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业、价格等预期目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从“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看,经过各方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得到成功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6—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8%、8.3%。到“十三五”末,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398公里,比“十二五”末新增153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2个,新增4个;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9万公里,新增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0公里,新增1184公里),所有地州市迈入高速公路时代;全区水库库容达到230亿立方米,新增35.63亿立方米;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253万千瓦,新增3674万千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链条短且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稳就业保民生面临较大压力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有信心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2021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建议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考虑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建议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力争4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左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范围内,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步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考虑。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极力打压遏制,周边国家地缘政治风险仍然较高,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从产业发展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预计第一产业增长5.5%左右,可带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工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有较强支撑,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可带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预计2021年上半年仍处于疫情消化期,下半年才能实现全面复苏,考虑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基数较小,预计第三产业增长8%左右,可带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从需求上看,新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将进一步释放和激发需求潜力。但新疆社会投资活力不足,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对外贸易波动较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不均衡,“六稳”“六保”任务依然艰巨。从创新驱动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2021年仍需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综合考虑政策调整因素以及区内外经济形势,把各方面精力聚焦到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市场预期上,兼顾当前和长远,建议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6.5%左右。
(二)关于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的考虑。新疆加快推进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将为工业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尚未完全恢复,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动荡,新疆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工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综上,建议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为增长6%左右。
(三)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的考虑。一是国家和自治区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有利于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二是受疫情影响,地方政府财力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资金筹措。三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预计民间投资、社会投资难以大规模增长。综上,建议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为增长10%左右。
(四)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的考虑。一是消费市场基数低,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能力,有助于消费回补升级。二是消费模式正在转向个性化、多样化,移动互联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汽车等排浪式消费难以再现,商贸企业转型进展较缓。三是服务业改革开放的力度有待加强,影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综上,建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为增长6%左右。
(五)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的考虑。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加之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将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二是全区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财政收入形势有望逐步好转。综上,建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6%左右。
(六)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的考虑。一是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影响员工薪资增长,预计工资性收入仍处于恢复阶段。二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较大,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预计经营性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预计转移性收入将有所增加。综上,建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5%左右。
(七)关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的考虑。一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预计工资性收入将增加350元左右。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预计经营性收入新增350元左右。三是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预计转移性收入增加200元左右,以上因素将促进农民增收900元以上。综上,建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6.5%左右。
(八)关于城镇就业指标的考虑。一是国家和自治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城乡富余劳动力、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扶持力度加大。二是2021年新成长劳动力仍处高位,疫情对企业用人需求影响可能持续,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小,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农民工就业也面临挑战。综上,建议全区就业预期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力争4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九)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保持在3%左右的考虑。受翘尾因素影响CPI上涨1个百分点左右;食品及服务价格上涨等新涨价因素影响CPI上涨1.5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市场短期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建议全区价格总水平调控预期目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左右。
(十)关于节能减排指标的考虑。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能耗下降越往后难度越大。新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度较高,2021年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将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范围内。
三、2021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新时代新疆工作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一)巩固拓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稳定经济运行
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八项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做好冬春两季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开展降本减负行动,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果,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保持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直达政策、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的落实,更好地支撑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比重,放宽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门槛。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推进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库尔勒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物流园区示范工程,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让市场主体有感有利有得。
(二)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两新一重”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续建项目抢进度,新建项目促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最大力度地形成实物工作量。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落实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相应比例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并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工程。继续发挥专项贷款作用,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撬动民间投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项目:围绕“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力争建成通车和田至若羌铁路,开工建设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乌将增建二线、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双线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罗布泊至若羌铁路、富蕴至塔克什肯口岸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机场项目:建成昭苏机场项目、塔什库尔干机场项目、喀什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吐鲁番机场改扩建工程等建设;推动准东(奇台)机场、巴音布鲁克机场、巴里坤机场等项目实现开工;加快推进乌苏机场、和布克赛尔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公路项目:建成G7梧桐大泉至木垒段高速公路项目;加快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项目等一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续建项目建设;推动实现G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项目等高速和干线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阿尔塔什、大石门、若羌河、楼庄子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加快推进大石峡、温泉、洼地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库尔干、金沟河红山水库、塔城锡伯图水库等项目。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能源输配储运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莎车至和田Ⅱ回、亚中至达坂城Ⅱ回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伊犁至博州至乌苏至凤凰Ⅱ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疆电外送”第三通道、“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至中卫段)天然气管道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项目及储气库等能源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信息基础设施,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推进第五代移动通讯设施规模化部署,加快千兆光纤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全面推进消费复苏。继续支持餐饮、住宿、文娱、交通等产业复苏。扩大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本地消费者购买的区内整车企业生产、并在区内进行机动车注册登记的整车产品(传统燃油车需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给予一次性消费奖励,引导在疆汽车销售企业让利优惠。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大公交、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置换新能源汽车力度。简化二手车交易流程,放宽二手车跨区域交易的政策性限制。促进家电消费升级,进一步支持家电经销商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促进绿色家电、智能家电消费,推广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利用。落实国家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推进健康医疗、体育休闲、家政物业、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消费升级,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加快推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支持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落实国家保障快递车辆便捷通行政策措施,扩大生鲜农产品网络消费,促进新疆特色农产品外销。扩大节假日消费,积极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和夜间经济示范城市(街区),发展“跳蚤市场”,规范发展“直播带货”。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宜业宜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行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绿色智能的居住社区,推行“嵌入式”居住。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应用,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实施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开展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共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四个提升”行动,并向城郊乡村延伸。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解决好新市民安居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围绕建设“1小时通勤圈”、各具特色产业圈、高品质生活圈,推进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北疆城市带、南疆城市群。加大南疆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南疆特殊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进玉龙喀什水利枢纽、G315民丰至洛浦一级公路、南疆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点抓好“十大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馕和葡萄酒等产业,以“立标准、提品质、创名牌”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足用好原生态、原产地优势,打好健康绿色牌。围绕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产业,坚持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持续推进塔里木油气田、玛湖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田、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田以及顺北油气田等大型油气田建设,促进增储上产,加快推进MDI、塔里木乙烷制乙烯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充分释放煤矿优质产能,延伸煤基产业链条,实施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洁净能源多联产项目,开展煤制油气产业技术升级示范,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加快风电、光伏发展,加强煤电风光储一体化建设,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围绕纺织服装、电子产品产业,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高效承接内地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设计、品牌、营销等相关服务业,支持南疆发展特色服装服饰产业,推进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集聚效益。围绕大力发展旅游业,编制实施旅游兴疆战略规划,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积极开展5A级景区等高品质景区创建工作,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丰富旅游产品,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四季旅游、全域旅游,构建“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谱系和路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健全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快进慢游”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深化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快构建旅游诚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调查和评价工程,强化资源、技术、创新、装备支撑,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增长新动能
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功能。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通过产学研用金结合,着力培养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稳步提高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通过重大工程、政府采购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国有企业研发考核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整合提升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大力培育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乌鲁木齐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援疆优势,实施一批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发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科研院所、区内高等院校、骨干企业的科研优势,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大数据中心、云储存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空间遥感、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以智慧油气田、智慧煤矿、智慧电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为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天山云谷”等应用服务,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信息通信和软件、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战略工程,实施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推进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强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大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人才、筹措资金等方面重要作用。
(五)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我国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
加快“一港”创新发展,加快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提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关键节点货物集疏运水平,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建设进出口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分拨中心。推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和临空经济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及配套产业。推进“两区”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中央赋予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加快实施“两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集聚能力,打造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推动“五大中心”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性、示范性、标志性重点项目落地,推动铁路、公路、航空、管网、通信等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为载体的枢纽网络,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信息互通、联防联控、资源共享合作。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研究设立棉花、棉纱交易中心。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发挥集聚产业、引领示范作用。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组织区内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经贸展会、适应线上贸易新模式。积极推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推动口岸经济带加快发展,建设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持边境口岸建设,加快G314布伦口至红其拉甫、G575巴里坤至老爷庙等口岸通道建设,大力发展进出口资源加工产业,提升产业聚集和通关便利化水平。着力稳外贸稳外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发挥对口援疆省市优势,搭建产业援疆交流合作平台,支持援疆省市在疆跨区域建设“飞地园区”。
(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持续稳定,在过渡期内做到“四个不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巩固成果工作,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把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加快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棉花、玉米、小麦及特色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种子产业,加强种子库建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抓好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供稳市。扎实推进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棉花附加值和就地转化率。进一步加大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和品牌建设,强化产销对接,拓展疆内疆外农产品销售“两张网”。持续实施农区畜牧业振兴行动,着力发展特色养殖,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与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电商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文明新风,发挥好“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建强基层组织。强化国家通用语言和技能培训,实施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户生产技术型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志智双扶力度,用好以工代赈模式,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农村改厕,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养殖方式和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配套制度,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的普遍落实。实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进程,扩大营商环境评价范围,加大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力度,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审批改备案和告知承诺制,强化政务失信责任追究,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持续推进“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改革,继续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点等线下服务功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推进实施智慧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培育壮大水利、交通、旅游、能源、化工、有色矿产、现代农业、航空业、金融服务等一批国有企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依规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工作。实施民营企业培优工程,在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分别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带动作用强的民营企业,更好发挥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推进能源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按照国家部署实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推动油气管网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价格改革。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是一家”思想,支持兵团深化改革,做好政策规划的统筹协调,切实发挥规划对兵地融合的引领作用,将兵团设市建镇纳入自治区统一规划。支持兵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共建共享。完善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挥好兵团在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促进兵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支持兵团向南发展。
(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进一步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抓紧研究制定新疆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强化能源消费“双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持续推进重大惠民工程,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就业优先,重点抓好城乡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加大公共实训力度,持续推进建筑领域技术工种3年2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行动,启动实施北疆产业带动南疆劳动力就业计划。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挖掘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加大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力度。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强化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体系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深入实施健康新疆行动,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突出抓好中小学健康促进,加快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等专项行动,推进实施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社会保障兜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发挥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功能,多渠道增加优质养老供给。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布局和功能,健全困境儿童生活津贴等关爱服务政策。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加大对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大力实施“煤改电”工程,完成一期工程剩余28.7万户改造任务,将“煤改电”“煤改气”结合起来,抓紧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做好援疆“十四五”规划的衔接平衡,推动援疆资金和项目的80%用于基层、民生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务实推进产业援疆,与援疆省市建立产业发展协作机制,高质量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依托援疆省市开拓内地市场,推动新疆特色产品走出去。持续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援疆。着力做好保供稳价,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生活必需品的保供稳价,组织做好煤电油气等保障供应。继续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坚持行之有效的反恐维稳措施不动摇,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把建设规划关、项目审核关、投资计划关,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网络等安全监管,抓好流通销售质量。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强化全灾种管理,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统筹推进公共安全保障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自治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自治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