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希望工程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习近平和希望工程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黄玥、高蕾、徐壮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2019年11月19日,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深情寄语。
自1989年至今,35年风雨历程,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初衷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点亮了数以百万计青少年的梦想和未来。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时刻把青少年教育培养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始终对希望工程念兹在兹,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冬梅很励志,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了,我很高兴。一个贫困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我离开福建,县里的同志要替我多给予关心照顾,让孩子在大学里更好地成人成才。”2002年10月,离开福建到浙江任职前,习近平特别叮嘱平潭县的同志照看林冬梅。
1994年,就读于福建省平潭县新门希望小学的林冬梅,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里贫困交不上学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希望工程对接资助了这名贫困失学儿童。
按照当时规定,受助学生小学毕业后,资助人可以不再提供资助。但连续12年,习近平一直资助林冬梅,直到大学毕业。
直到今天,林冬梅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习叔叔冒雨到她家里看望,和蔼地对她说:“你好好地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费交不起,我就是来帮助你的”“参加希望工程帮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参与的同时,自身也深受教育”。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温暖了林冬梅的心,点燃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希望。
八次看望、五次回信,习近平的关心关怀始终指引着林冬梅的成长之路。“习叔叔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教会了我踏实成长、自立自强,教会了我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参加工作后,林冬梅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牵挂着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他深知,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寒冬时节,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内,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锻炼、笑声不断。
2021年7月1日,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留下满怀深情的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所小学,习近平曾两次通信、两次到访,有着特殊缘分。
早在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杨家岭小学获助重建。当年3月,习近平给学校校长写来一封信。信中说:“有机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与你们建立联系,很高兴。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
当年4月,习近平在福州出席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捐建仪式,指出“希望工程作为文明工程和人才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在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今天与明天”。
在梁家河,办扫盲班;在正定,为山村小学捐款;在福建,启动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在浙江,要求设立“希望工程”基金,保证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在上海,嘱咐希望工程继续努力……
一路走来,习近平身体力行,传递真情和温暖,用“希望”的光芒照亮莘莘学子成长成才之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2024年5月30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迎“六一”活动上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新华社发(庄歌尔 摄)
35年来,平均每天有580多名困难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希望工程锲而不舍地追求一个朴素目标: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
“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的回信。
之江小学的前身是半山腰上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一些孩子天不亮就得出门上学。
2004年初,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机制下,之江小学成为浙江在南充援建的160多所希望小学之一。那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为学校奠基,殷殷嘱托“要把这座学校建好,让山村里的孩子早日成才”。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如今的之江小学图书室、种植园、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一块镌刻“感恩”二字的大石头格外醒目,上面还有两排小字:“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
贫困落后地区、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肠挂肚。
2024年11月1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希望小学学生在科普实践活动上体验手工DIY制作。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我到一些贫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在家里待着,没有上学。贫困地区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十年八年能够成为致富能手,起码有本事挣到饭吃,不至于再过穷日子。”
2018年农历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当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两个彝族小朋友大声喊道:“习爷爷,再见。”总书记向他们挥挥手说:“小朋友,再见”,并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小孩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家外墙上用彝语和汉语书写的标语好像为这一幕做了生动的注脚——“江河流不尽,知识学不完”。
“孩子有没有学上”“孩子书读得怎么样”“孩子在哪里上学”……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时,看到家里有孩子就悉心询问。他一遍遍强调“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教育扶贫,拓展帮扶内涵,也是希望工程的不懈追求。
安徽省金寨县,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地,也是“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改变“大眼睛”们命运的希望工程,正是从这里“萌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考察,走进贫困户陈泽申家。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总书记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强调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如今,陈泽申的孙子已大学毕业留在合肥工作。金寨县希望小学也从“蜗居”于祠堂变为拥有两个校区、数栋校舍的现代化学校。
“总书记所说的‘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让我深有感触,教育给予‘志’与‘智’在贫瘠土地生根发芽的可能和空间。”从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到践行者,“苏明娟助学基金”的发起人苏明娟见证了山区“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蝶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及希望工程的使命也从“救助”向“救助-发展”转变,从物质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让农村孩子同等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拥抱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知识托举人生,教育点亮希望,这不仅改变了无数个“大眼睛”的命运,也承载和托起了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走进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北梁村,群山环抱中,几座红色教学楼格外醒目。书声琅琅、欢声笑语,让这里充满朝气。
数十年前,这所学校校舍破败,学生冬天上学还得自备火盆取暖。2000年,这里重建为北梁希望小学。十多年后,新建教学楼,希望工程再次捐赠100万元。
2018年儿童节前夕,听说学校即将恢复为完全小学,孩子们在校能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给孩子们回信,鼓励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滋养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要当科学家、解放军、医生……每每说到梦想,小伙伴们总是可以谈论很久。
如今,学校更名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教学楼楼顶上“托起明天的太阳”七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也正是对希望工程的生动诠释。
这是2020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拍摄的北梁红军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爱心托举希望,希望成就未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共援建希望小学21141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0余万人。千千万万个孩子因希望工程的帮助,心怀感恩、努力学习,书写着更美好的明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19年4月,冒着早春细雨,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蜿蜒的山路,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支教多长时间了?”“现在工资水平和县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样?”“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中益乡小学操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暖人心扉的关怀,让老师们倍觉亲切。
这是2019年12月12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拍摄的“5G双师课堂”。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当听到教师马影翠曾是中益乡小学学生,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总书记高兴地说:“我就希望看到有这样扎根这里的一批乡村教师,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培养这些优秀的后代。”
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希望乡村教师”项目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支教,将更丰富多样的课堂跨越群山、送入村小……
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希望工程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以多种举措为学校和教师赋能,不断拓展这一以助学为宗旨的公益项目新的维度。
在希望工程助力下,越来越多乡村教师耕耘在希望的田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开蒙启智、筑梦未来。
2007年,上海希望工程倡议“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得到市民积极响应,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老革命方耀熊夫妇一生简朴,却拿出全部积蓄100万元奉献爱心;退休职工浦幼源卖掉了自己的一处住宅,捐出25万元援建学校……
围绕这项工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叮嘱“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并称赞“上海市的希望工程工作十数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效明显”。
沙石虽小,汇聚夯实可成巍巍巨塔;微光虽弱,万千集聚终能璀璨闪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希望工程“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229.64亿元。数字背后,是亿万善举的汇聚,更是爱心希望的绵延。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情深意长,指引这项播种“希望”的公益项目助力更多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追梦没有止境,护航希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新时代新征程,更多温暖的故事将继续书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