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塔城>政务动态>正文

凝聚力量 共续援疆华章

2019-06-26 00:00:00 塔城日报 点击:[] 打印
分享到:

从渤海之滨,到边境小城,四千多公里,跨越4个时区,翻越千山万水,辽宁省、塔城地区两地因“对口援疆”这根红线,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西出阳关,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怀着对边城儿女的无限深情,与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创新奉献,在塔城大地上描绘出一段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华美篇章。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辽宁省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2013年至2018年对口支援地区建设援疆项目297个,安排援疆资金346580万元。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处处工业园区,或加速规划,或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塔城各族群众从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疆工程中真切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正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实惠。

民生工程增福气

“真不敢想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和对口援疆给我们带来的好福气!”牧民铁勒汗说,以前的土坯房最害怕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水,现在的新房子不仅内部水电暖齐全,外形更是美观大方,淡蓝色院墙与蓝天呼应,红色的彩钢顶色彩明亮。

2018年,乌苏市古尔图镇52栋安居富民房项目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铁勒汗在内的52户牧民搬进了新家,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此项目既是乌苏市重点精准扶贫工程,也是辽宁援建项目之一。

铁勒汗生活的变化,只是辽宁省民生援疆、助力脱贫攻坚、坚持凝聚人心的一个例证。

近年来,辽宁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紧紧抓住百姓的民生问题,2013年至2018年,投入170222万元用于142个民生项目,安居富民房、图书馆、养老院、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新建水库等,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真正实现地区居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技有所长、老有所养,环境舒适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笑脸也增多了。

产业项目接地气

产业援疆是辽宁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援疆指挥部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千方百计为塔城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出力。

额敏县援疆项目以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卫星”工厂为中心的各乡镇场“卫星”工厂共有16个。这些“卫星”工厂从事订单加工各种花毡、家居用品、演出服等,也结合各乡镇场的实际,自产自销各种生活日用品。

“卫星”工厂的产业模式,既不影响农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又可以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目前已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月工资1500元左右。

2013年以来,援疆资金投入6.55亿元,用于工业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18个项目的建设,通过援疆资金、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主动帮扶等方式帮助3.2万人就业。

仅2017年和2018年两年时间,辽宁就开展招商引资活动42次,49家企业先后到地区考察洽谈,签约及意向投资项目54个,投资金额16.5亿元。地区7个产业园区分别与辽宁9个园区结对共建,并设立援疆资金1000万元,用于地区范围内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

随着一批批产业援疆项目的崛起,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后劲。

教育援疆强底气

“我特别喜欢援疆孙老师的语文课,她讲课新颖,我们都愿意听。”塔城市第一中学707班的学生巩紫薇说。她口中的孙老师,名叫孙美玲,是2018年“万名援疆教师进疆计划”中一名中级人民教师。

去年8月来到塔城市第一中学后,孙美玲不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讲评课等教学活动,不仅带动学校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教师成长,还以有效、活泼的课堂教学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自2013年以来,辽宁省派出援疆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226人,“万名援疆教师进疆计划”支教教师205名,全体援疆教师开展示范课、公开课1480余节,教育教学讲座785余场。先后安排地区中学“双语”教师、骨干教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3240人次赴辽宁学习培训,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两地教师的交流学习。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辽宁教育援疆在人才培育和硬件设施建设上遵循的原则,近5年来,建设教育援疆项目32个,投入援疆资金33868万元,新建改扩建25所县市、乡镇场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面积16.2万平方米,惠及学生2.5万余人。

昔日的荒碱地建起漂亮舒适的安居富民房,往日的农牧民换上工装走进现代化工厂,当代青少年接受前沿的高质量教育。

辽宁省对口援疆带着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凝固起山水难隔的民族亲情,一批接一批的援疆干部人才在塔城大地上挥洒汗水,奉献力量,不仅为塔城的建设添砖加瓦,更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注入强大坚实力量。

【关闭】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