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小地块”做出“大文章”
“一块地种两茬菜,每亩收益近4000元,比种棉花多收1000多元,能做到吗?”“能!”沙湾县水利局驻乌兰乌苏镇下三宫村工作队就把这件事变成了现实,“小地块”做出了“大文章”。
因势利导定调子
下三宫村毗邻S115线,距离石河子市只有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4300亩耕地全部整合,其中有500亩的蔬菜。
多年来,村里有少数村民种植复播豌豆、鲜食玉米、萝卜、南瓜等蔬菜的传统,虽然有基础,但大家都是单打独斗,成了发展“短板”。
今年,工作队驻村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与村“两委”协商,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定调子,发挥优势,补强“短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复播蔬菜面积,向规模要效益。
“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村里种的豌豆、鲜食玉米、萝卜等丰产又丰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那阵子,村里的复播蔬菜源源不断装上车,一辆接着一辆运往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下三宫村党支部副书记窦红山激动不已。
抱团取暖挣票子
思路决定出路。驻村工作队动员村里的种植大户陈卫东成立了利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种植户抱团取暖发展特色种植,开启了增收新模式。
7月1日,44名村民到石河子、兵团等周边蔬菜基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激发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合作社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效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抱团取暖发展复播蔬菜种植。
村民的豌豆和鲜食玉米收获以后,又复播了红心萝卜、青萝卜,陈卫东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卫东种植了33亩红心萝卜,亩产4吨,每亩纯收入近2000元。收完萝卜后,又复播了豌豆,亩产600公斤,每亩纯收入1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林剑和说:“种菜虽然比种棉花辛苦,但挣得多。以前只有10户左右,今年有19户。”
迎难而上跑路子
“今年要不是工作队跑销路,我这26亩鲜食玉米的损失就大了。”村民窦洪海心有余悸地说。
7月初,正是鲜食玉米成熟季节,但也是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眼看着玉米即将成熟变老,和窦洪海一样种玉米的18户村民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对此,工作队迎难而上找路子,在镇党委协调沟通下,打通绿色通道,协调石河子、奎屯等地的商贩,车子开到田间地头收购鲜食玉米。
那阵子,每天凌晨五六点,工作队就提前对接好车辆,并组织村民有序搬运鲜食玉米。短短20天时间,近15万个鲜食玉米棒子销售一空,还卖了个好价钱,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多元。
村民龚建春种植的110亩南瓜,也存在滞销问题。工作队积极联系媒体,并发动党员干部、派出单位等,通过微信群、朋友圈销售。200多吨南瓜通过零售+批发的形式,全部卖了出去。
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胡海军说:“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落实好,既要落地生根,又要开花结果,扎扎实实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