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家门口有了技能补给站
地区科协驻喀拉达拉村工作队建立乡村科普馆
“玉米苗期要中耕2—3次为宜。一是疏松土壤,提高根系生长;二是提高抗旱能力……”近日,在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喀拉达拉村乡村科普馆,技术人员为村民讲解玉米种植技术知识。
2021年,地区科协驻喀拉达拉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以村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载体,投入20余万元打造乡村科普馆。
乡村科普馆以“科学大讲堂”为主线,分为科技工作者风采、产业发展、健康角、科学体验、科普图书等七大领域内容,运用视频、图片、文字、展具、体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村民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
村民毛秀荣的丈夫因病去世,孩子都已成家不在身边,她独自在家种60亩地,养些土鸡维持生计,从种植到管理没有科学指导,收益不是很理想。
“自从地区科协驻村后,技术人员经常在科普馆开展科学种植养殖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庄稼的产量提高了,收入也多了。”毛秀荣说。
走进村民文生家的养殖农场,记者看到他在给生产母牛添加经过科学配置的“营养餐”。
文生说:“两年前,我家里只有8头牛,都是传统养殖,发展慢、效益低。经过在科普馆的多次培训后,我产生了改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的念头。”
2020年,文生贷款20万元购买了15头改良生产母牛和新疆褐牛种牛。按照所学知识,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科学养殖,今年已经发展到40多头生产牛和10头育肥牛。每年出售牛奶和肉牛可以挣10多万元。
据了解,科普馆建成后,先后开展了参观体验、科学大讲堂、科技培训等活动,提高了村民在种植养殖中的科技含量,为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科普馆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技能补给站。
地区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樊国庆说:“今后,地区科协将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整合现有农村阵地资源,打造更多的乡村科普馆,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助力,打通科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