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塔城>部门动态>正文

人社局:塔城地区以“四盯四抓”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2021-08-26 10:49:30 地区人社局 点击:[] 打印
分享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塔城地区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重点围绕建筑领域“放管服”改革,以实现建筑领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紧盯建筑领域急需紧缺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采取“四盯四抓”的举措,大规模开展建筑领域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化解建筑领域“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为推动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实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地区已完成自治区培训目标任务的762.73%,安置就业目标任务的264.85%,实现了培训和就业目标任务“双过百”的喜人成绩。

紧盯产业发展,狠抓花小钱办大事。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建筑企业用工“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塔城地区885个村队(社区)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基层党组织与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作用,采取“一带一、多带一”的方式,加强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严格落实“地区抓县(市)、县(市)抓乡镇、乡镇抓村队、村队抓户”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按照每村队(社区)培训20人目标要求,及时分解下达17700人培训任务,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力19938人主动参加培训。二是统筹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补贴资金和就业资金不足现状,采取实地调研、入企走访、座谈交流、专题研究等方式,科学分析培训实际费用,综合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补贴现有资金,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每村4950元下拨培训补贴438.075万元,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紧盯为民服务,狠抓便民措施落实落细。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工学校社会作用,充分利用地区6所技工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县(市)实际,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县(市)都有技工学校负责实施培训工作。二是以技工学校专业师资、建筑领域技术工程力量为主,以企业技术人员为辅,深化兵地融合发展,采取共享共建、推动发展的模式,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及时组建师资队伍589人,为推进建筑领域技能培训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三是在技工学校集中办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基层组织阵地、村队(社区)文化室、企业工地、农村合作社、空闲仓库等场所,组织好师资力量、实训设施设备等,采取送学下乡、送学进村、送学入户等方式,将技能培训办到村队(社区)、办到农牧民家门口。四是围绕企业用工实际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需求,以开展农村工匠型、社会服务型、特种作业型3种技能培训为突破,结合县(市)村队(社区)实际,以便民利民为主导,加强培训场地整合利用,整合培训场地588个,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培训。

紧盯任务目标,狠抓培训组织落实。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好成员单位(部门)职能作用,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采取日报告、周调度、周汇报、周通报、月总结、实地督导、专题会议等方式,压实县(市)及部门主体责任,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建筑领域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紧急通知》及补充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合力推进建筑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深入深化。二是充分发挥建筑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增加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分值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建筑企业参与培训工作,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激发建筑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培训全过程管理,采取明确专人负责、培训教材、培训课时、培训监督、考核方式、培训取证等关键环节,组织专班严格审核把关,对培训合格的16780人全部颁发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筑领域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全部录入新疆就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新疆工程建设云系统,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印证。

紧盯就业民生,狠抓就业培训成效。一是强化培训人员组织发动。结合乡镇(街道)、村队(社区)和群众实际,选派经验丰富,有组织号召力的党员或致富带头人作为班组长,及时成立建筑劳务班组,建制输出务工。二是采取政府主动搭台,人社、住建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水利、农业、交通等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组织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企业上门招聘会和企业见面会等方式,拓宽培训人员双向选择就业面,提高培训人员就业创业率。三是加大惠企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信用评价激励机制和舆论导向作用,鼓励当地建筑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各类企业吸收建筑领域培训人员实现就业5297人。托里县多拉特乡喀拉苏村村民赛尔哈孜·特列吾哈孜,通过参加年初建筑领域砌筑工技能培训,在该乡加玛特村给群众盖房子当起了包工头,月收入7000元;裕民县新地乡木乎尔村村民哈斯叶提·斯兰潘,通过参加年初建筑领域焊工技能培训,在该村自主就业从事彩钢工作,月收入4000元,两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务工难就业难的问题。四是创新发展模式,解放思想观念。额敏县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的形式,加大土地、草场流转力度,更大限度的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型。

【关闭】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