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

关于印发《塔城地区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1-03-30 点击:
索 引 号 68270107-3/2021-00062 发布机构 公开日期 2021-03-30
发文日期 2021-03-30 有效性 文号

各县(市)减灾委员会,塔城地区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塔城地区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方案》已经塔城地委、行政公署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塔城地区减灾委员会

2021年1月15日

塔城地区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方案

长期以来,新疆气候“暖湿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冰川融水径流和洪水增加等观测事实。在“暖湿化”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未来潜在风险加大。为积极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根据《自治区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方案》,塔城地区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地委、行政公署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要求,以防范化解重大灾害事故风险为主线,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建立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大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奋力开创塔城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

二、具体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

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应急指挥体制、部门管理体制、安全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

2.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把握“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的关系,推进减灾委、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职能整合,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结合乡镇(街道)党政事业站所整合,建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推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覆盖到基层。

(二)持续推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改革

3.落实改革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塔地党办〔2017〕15号)和《塔城地区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塔党办发〔2020〕20号)等文件精神,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地区及各县市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各级党政主体责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4.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强化应急管理部门“救”的职责,通过编制和组织实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强化综合风险监测、开展灾害调查评估等措施,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推动各涉灾部门承担“防”的职责,在本行业领域负责相关灾种的防治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技术支撑,做到防早灭小。

5.有效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统筹发挥各部门在“暖湿化”趋势中的应对作用,发挥发改部门的规划编制职能,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发挥住建部门作用,着力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系统抵御力;发挥交通部门作用,加强重点路段路网运行监测,确保道路运行安全;发挥民航、铁路等部门保运输职能作用,积极部署应对极端灾害的影响,降低对公共运输行业的影响。

(三)加快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6.推动实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塔城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塔城地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编制完成县级1:5万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实现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的定期更新和实际应用。

7.常态化开展重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生物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根据风险隐患排查结果,对地震烈度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等进行修订,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四)全力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8.加强前端感知网络建设。启动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围绕气象、水旱、地质、农业、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结合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的重大风险与隐患区域,加强各类灾害前端感知网络建设,织密观测网格、优化监测布局,构建起覆盖重大风险隐患的多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的自然灾害监测和实时预报预警。

9.加快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启动实施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及信息化专项工程,加快地区、县(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灾种和灾害链监测预警模型,实现对自然灾害的精确分析研判和精准预报预警。

10.健全预警发布体系。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出台“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权限。面向社会公众,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综合运用农村大喇叭、电视实时插播、手机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多媒体终端多种途径,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五)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11.推动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及时采取排危除险措施,逐步减缓地质灾害风险。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做好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耕地、荒漠等方面生态修复工作,稳步推进胡杨林拯救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六)有效加强农村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12.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灾害防控责任落实,提前做好灾情调度,救灾机具储备、检修,柴油、种子、化肥、农药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准备,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打牢物资基础。强化灾后技术指导,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重大灾害发生情况,分区域、分灾种、分类别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扎实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落实减灾增产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

13.强化灾害防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手机等平台,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生产减灾保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七)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力度

14.加强“暖湿化”影响研究。重点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包括开展气候变率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开展区域化的“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具体趋利避害技术研究,提高生态工程保护效率。动员各行业领域加强“暖湿化”影响的适应性研究,提升各领域对“暖湿化”影响的适应能力。

15.强化信息化科技支撑。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应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推进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集成应用。

16.加强人才保障。制定应急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现有干部队伍专业能力教育培训,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招录协调机制,加快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供给。

(八)全面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17.优化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定位,打造灵活机动、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尖刀”力量。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工作思路,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大力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建立社会救援力量与综合救援队伍共训共练机制。

18.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采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多种方式,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发挥航空、铁路优势构建应急救援力量快速输送系统,健全运力调用调配和应急绿色通道机制,提高应急救援物资和救援力量快速调运能力。

(九)大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9.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进地区、县(市)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构建上与自治区应急指挥中心,下与灾害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指挥决策能力。

20.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地-县-乡-村”四级灾情事故报送体系,确保每个村居和企事业单位都有1名灾害事故信息员,提高灾情信息报送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21.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行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协同开展灾害隐患排查,确保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基层。

(十)筑牢夯实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主流媒体建设和宣教工作力度,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紧紧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载体,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爱生命、防灾减灾”社会氛围。将安全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和科普教育、普法教育、义务教育等范畴,积极培育安全文化。

23.加强科普宣教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安全教育,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推动全社会提高安全意识,共筑生命安全防线。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气候“暖湿化”对塔城地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影响,把气候“暖湿化”应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底线思维,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积极主动做好气候“暖湿化”应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积极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塔城地区气候“暖湿化”应对工作有效有序推进。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开展工作情况于2021年6月15日前报塔城地区减灾委办公室(塔城地区应急管理局)。邮箱:746237485@qq.com。电话:0901-6271974

(三)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应对气候“暖湿化”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实践,是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针对自然灾害防治领域薄弱环节,协调推动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防治水平,为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塔城提供安全保障。

附件:塔城地区应对新疆气候“暖湿化”影响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1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应急指挥体制、部门管理体制、安全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

塔城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2

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结合乡镇(街道)党政事业站所整合,建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推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覆盖到基层。

塔城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3

落实改革任务。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地区、各县(市)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各级党政主体责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塔城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4

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强化应急管理部门“救”的职责,推动各涉灾部门承担“防”的职责。

塔城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5

规划编制,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塔城地区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林草局、水利局

6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系统抵御力。

塔城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7

加强重点路段路网运行监测,确保道路运行安全。

塔城地区交通运输局

8

发挥运输职能作用,积极应对极端灾害的影响,降低对公共运输行业的影响。

塔城机场、地区克塔铁路办

9

推动实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塔城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

塔城地区党委统战部、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局、国资委、统计局、林业和草原局、红十字会、气象局、地震局,地区通信管理办公室、塔城银保监分局、塔城机场、地区克塔铁路办、塔城军分区

10

常态化开展重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地区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地震局

11

加强前端感知网络建设。启动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围绕气象、水旱、地质、农业、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织密观测网格、优化监测布局。

地区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地震局

12

加快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启动实施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及信息化专项工程,加快地州、县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地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应急管理局

13

健全预警发布体系,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地委宣传部、网信办,自治区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广播电视局、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地震局,地区通信管理办公室

14

推动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重点生态区修复等三项工程建设。

地区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15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灾害防控责任落实和灾后技术指导。

地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

16

强化灾害防控宣传引导。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为农业生产减灾保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地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

17

加强“暖湿化”影响研究。动员各行业领域加强“暖湿化”影响的适应性研究,提升各领域对“暖湿化”影响的适应能力。

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18

强化信息化科技支撑。以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加快建设应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

地区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应急管理局

19

加强人才保障。制定应急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现有干部队伍专业能力教育培训,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招录协调机制,加快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供给。

地委组织部,地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急管理局

20

优化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

地区应急管理局、塔城消防救援支队、乌苏市森林消防大队

21

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制订地区本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统筹建立重要应急物资目录,加快制定和修订应急物资标准。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发挥航空、铁路优势构建应急救援力量快速输送系统。

地区应急管理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塔城机场、地区克塔铁路办

22

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地区应急管理局

23

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地区应急管理局

24

增强基层应急能力。

地区应急管理局

25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26

加强科普宣教基地建设。

地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减灾委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